7月30日,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青海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融合了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的主要內容和空間管控要求,是青海省首部“多規合一”的省級國土空間規劃,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反映了青海發展的新特征。
根據《規劃》,面向2035年,青海省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定位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和重要生態源保護區、維護國土安全和支撐“一帶一路”的戰略保障區、高原綠色低碳循環產業示范區、民族團結和諧美麗家園。
《規劃》基于我省資源稟賦和高原地理特點,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及各類安全底線。到2035年,耕地保護任務不少于838.7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737.11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9.64萬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以內。
《規劃》細化主體功能分區,構建“兩屏三區、兩軸多點”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以三江源、祁連山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為屏障,加強環青海湖地區生態保護,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承擔好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鞏固農業發展空間,建設高原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因地制宜分區分類優化村莊布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著力推進以縣城為主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現代化西寧—海東都市圈,提升格爾木市、玉樹市、共和縣等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完善城鄉生活圈,促進城鎮生態宜居、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