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旅游工作會議指出,貴州正在奮力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我們要堅持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為旅游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要素保障。”9月15日,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處處長夏穎接受采訪時表示,將以規劃為引領,做好旅游產業發展土地要素保障服務。
“首先將持續加強規劃布局統籌,實現‘多規合一’”。夏穎說,自然資源部門在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中,將強化和旅游行業主管部門的溝通對接,統籌考慮旅游資源分布、旅游線路推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等適宜性因素。指導項目選址要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落實各類空間約束性、管控性要求,合理確定旅游產業項目用地布局。
同時,在優先保障旅游產業發展用地計劃的同時,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原則,積極盤活存量、合理使用增量。多方式多途徑保障旅游產業發展用地,鼓勵土地復合利用等,支持旅游產業與城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多渠道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土地要素支撐。
夏穎介紹,貴州“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必須堅守“三區三線”底線原則,優化用地空間布局,尤其是充分考慮盤活低效閑置項目、旅游城鎮、旅游商品基地、溫泉康養、康養基地等空間需求。如目前不少地區已經開始探索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積極發展鄉村民宿產業等,提高了鄉村旅游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用好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求生態空間有限人為活動政策。在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和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中,妥善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管控規則,科學、合理做好確定旅游產業基礎設施項目用地優化布局,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在不破壞生態功能的前提下,審慎布局符合規定的旅游基礎設施項目,保障旅游項目建設穩妥推進,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生態保護紅線外的相鄰區域,科學合理布局旅游產業項目,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
此外,強化旅游產業用地分類管理。按照建設用地、自然景觀用地、農牧漁業種植養殖用地,以及除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來劃分,在不破壞生態、景觀環境和不影響地質安全的前提下,可按照現用途管理,并實施差別化土地供應方式,以此實現分類施策,科學用地管理的目標。
最后,進一步規范用地審查報批方式,讓所有旅游產業項目用地依規選址建設,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規劃用途管控規定,統籌發展與保護之間的關系。
“貴州有125萬余個山頭,山地公園省名副其實,我們要立足自身的資源本底,守牢資源安全底線,以高質量的要素保障,支撐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開創經濟興、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作出更大的貢獻。”夏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