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對于促進社會就業、拉動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維護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產業特指將信息轉變為商品的行業,它不但包括軟件、數據庫、各種無線通信服務和在線信息服務,還包括了傳統的報紙、書刊、電影和音像產品的出版,而計算機和通信設備等的生產將不再包括在內,被劃為制造業下的一個分支。計算機和通訊設備行業為主體的IT產業,我們通常稱之為信息產業,又稱為第四產業。
按照部黨組部署, 2003 年初信息產業部有關司局即著手組織力量研究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建設工作的總體思路。在大量前期調研工作的基礎上,經部省多次對話、專家研討和部專題會議研究, 2003 年信息產業部先后出臺了《關于建設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產業園的意見》和《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產業園認定管理辦法(試行)》。文件出臺得到國務院有關部委、各級行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開發區的普遍響應和支持。
建設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產業園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抓住國際信息產業結構調整、我國加入W TO 以及國家優先發展信息產業的歷史機遇,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推動并舉、中央與地方合作互動、規模擴張與產業升級并重,引導國內產業做大做強的同時,發揮區域經濟的聚集、輻射和帶動效應,優化投資環境,整合優勢資源,發展規模經濟,提升核心競爭力。
首批認定的31 個國家產業園涉及通信、計算機與網絡產品、視聽產品、家用電子產品、集成電路、電子元件、電子器件、電力電子系統8 個產業領域,它們均是各專業領域中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處于國內領先的區域,也是相關領域跨國公司和國內骨干企業的聚集區。
例如,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四個國家通信產業園就集中了諾基亞、摩托羅拉、朗訊、三星、LG 、UT 斯達康、華為、海信、首信、東信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通信產品開發生產企業。據統計,2004 年4個園區手機產量近1 億部,約占國內總產量的40% 。同時,園區內也集中了一大批高水平的通信產品技術研發中心,在2G 、2.5G 和3G 的研發實力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區域競爭優勢顯著。此外,在首批認定的5 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園中聚集了我國第一條也是唯一一條12 英寸芯片生產線,以及9 條已投產8 英寸線中的7 條。從大唐微電子、飛思卡爾強芯、展迅等知名的IC 設計公司,到中芯國際、和艦科技等前工序企業,再到三星、AM D 、飛利浦、日月光、阿爾法泰克等全球知名的集成電路封裝企業,以及一大批集成電路材料、設備企業都已落戶園區,形成了完善的配套體系。在產業園的認定過程中,信息產業部十分重視東、中、西部協調發展問題。
首批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園區分布在全國13 個省市,其中東部地區23 個,中部地區6 個,西部地區2 個。盡管中西部地區產業園區數量較少,但水平是高的。特別是中西部地區政府十分關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對國家產業園區的認定和建設工作高度重視,積極整合資源,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對園區內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逐步顯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