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由首都經濟圈的概念發展而來,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滄州、秦皇島、唐山、承德、張家口、衡水、邢臺、邯鄲、石家莊11個地級市。土地面積21.6萬平方公里,常駐人口約為1.1億人,其中外來人口為1750萬。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約為6.65萬億元。以汽車工業、電子工業、機械工業、冶金鋼鐵工業為主,是全國主要的高新技術和重工業基地,也是我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所在地。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成為引領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迫切需要建設若干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城市群,為我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優質資源集聚和配置、產業重構和升級提供核心平臺。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國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科技中心,擁有完整齊備的現代產業體系,也是國家自主創新戰略重要承載地,其發展目標應是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京津冀地區是中國自主創新、高端服務、現代制造的核心區域,在加快中國工業化、信息化進程中擔負著科技引領、產業支撐的重要使命。首都北京的產業已呈現服務主導和創新主導特征,天津的產業呈現高端制造和技術集約特征,河北正在積極打造現代制造產業帶和沿海重化工產業帶。未來一個時期是京津冀地區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合力打造世界級研發創新、高端服務和“大國重器”集聚區的重要階段。
京津冀地區正處于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和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要地。加快京津冀地區的快速發展,有利于實現我國新絲綢之路戰略下對東北亞、中亞以及歐洲等的全方位開放,進而帶動我國周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擴大中國經濟的影響范圍。
探索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路子,可在3方面發揮全國示范效應:一是針對京津冀跨省際區域合作的體制機制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著力探索跨界治理、“抱團”發展、政府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新機制;二是針對首都北京面臨的霧霾、水資源短缺等“大城市病”,著力探索超大城市通過功能疏解、空間優化,實現中心與外圍共生互動的新路徑;三是針對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形勢嚴重的突出矛盾,著力探索建設生態友好、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社會和諧的新模式
|
|